秋季海鲜盛宴,谨防副溶血性弧菌

Dateline:2018-10-12Source:XABTView count:756 Share:

秋季,迎来海鲜最肥美的季节。不过,大快朵颐之际,需要当心海产品中常见的一种细菌—副溶血性弧菌。


一 副溶血性弧菌是什么?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少数情况还能引发败血病,危及生命。夏秋季多发,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近年来由于海鲜空运,内地城市病例也渐增多。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分布于多种海水产品中,主要是牡蛎等贝类产品。

 

临床以急性起病,腹痛、吐泻、发热等特征。重症型常出现失水、休克症状。


二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历史 

1950年10月从日本大阪市发生的一起咸沙丁鱼食物中毒的患者肠道排泄物和食物中首次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随后1955年在日本新潟因食用近海鱼类乌贼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有2万居民得病。在日本,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约占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70%~80%。

 

1958年上海市防疫站也从烤鸭所致食源性疾病的患者中分离出此菌。以后在我国、日本、印度、美国等许多国家均陆续报道有本病的发生。

 

三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症状体征

潜伏期一般为6~20h,最短1~3h,最长可达96h。起病急骤,先以畏寒、发热、全身不适、腹部不适开始,随之出现上腹部、脐周阵发性绞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大便每天数次至20余次不等,大便以黄色水样便较多,少数为血水样便,极少数呈现脓血便,但很少有里急后重感。严重腹泻可导致脱水,循环衰竭,伴声音嘶哑和肌肉痉挛,甚至出现神志意识障碍。儿童患者多以高热起病,体温多在38~40℃,中毒症状显著,肠道症状较成人轻。本病病程3~5天,除个别老弱患者可引起死亡外,一般预后良好。国外报道,本病临床表现除典型胃肠炎型外,尚有痢疾型、中毒性休克型,慢性肠炎型。

 

四 预防护理

关键在于加强卫生宣传,提高人们的卫生素质。

 

加强海产品卫生处理。对海产品清洗、盐渍、冷藏、运输应严格按卫生规定管理。

 

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污染,不生吃海产品。做到生菜和熟菜分开,防止交叉感染。对海产品要煮熟炒透。贮存的食品在进食前要重新煮透。不吃生成蟛蜞、生梭子蟹、咸烤虾等。

 

控制食品中细菌生长。通常食品应放在凉爽通风处,或保存在冰箱内。隔餐的剩菜,食前应充分加热。不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

 

五 快速筛查

北京卓诚惠生开发的满足《国家食品污染与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及《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相关要求的系列快速筛查方案,不仅可涵盖副溶血性弧菌种属鉴定基因,还可以对毒力基因进行快速筛查。已广泛用于海产品及临床样本中副溶血性弧菌及致病株的筛检,也可为风险预警及早期诊断提供数据基础。

 

方案列表

●A2050

副溶血性弧菌核酸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
 

●A2974

副溶血性弧菌toxR/tdh/trh/tlh四重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
 

●A2983

副溶血性弧菌tlh/tdh/trh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
 

●A3573

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三重PCR检测试剂盒

 

图片来源:pixabay,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信息,请咨询:4006-500-984

卓诚惠生——追求品质卓越,致力健康事业

了解更多资讯,请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卓诚惠生~
2017072811474827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