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哮喘日丨注意!这些呼吸道感染易诱发哮喘发作!
2025年5月6日
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
“哮喘”
是全球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据估计
全球每20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哮喘
全球约有3亿患者
这个看似熟悉的疾病
实则藏着许多被大众忽视的危险因素
今天,就带大家揭开哮喘的神秘面纱
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据2023最新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对哮喘的定义为: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是由气道周围炎症和肌肉收紧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急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但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死亡。
1. 呼吸困难:患者会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尤其在夜间或清晨更为明显。
2. 哮鸣音:患者咳嗽时,可听到肺部发出的哮鸣音。
3. 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和清晨较为严重。
4. 胸闷、胸痛:部分患者可伴有胸闷、胸痛等症状。
哮喘发病是遗传易感性与环境暴露共同作用的结果。约30%-40%的患者有家族过敏史,若父母患过敏性鼻炎或湿疹,子女患病风险显著增加。环境触发因素包括:
1. 过敏原:尘螨、宠物皮屑、花粉等;
2. 刺激物:烟雾、冷空气、油漆气味等;
3. 感染与压力:真菌、细菌、支原体、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情绪波动等。
这些因素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导致气道痉挛和重塑。未控制的哮喘可能引发肺气肿、气胸,甚至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时,气道完全阻塞可能引发呼吸衰竭。
哮喘通过规范管理可有效控制:
1、监测与就医:若出现反复喘息、咳嗽等症状,应记录症状变化,及时就医,通过肺功能检查确诊。 2、避免诱因:了解并尽量避免触发哮喘的因素,如定期除螨、远离宠物毛发、佩戴口罩防花粉等。 3、环境调控:保持室内通风,湿度控制在50%以下。 4、适度运动:选择八段锦、五禽戏等低强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喘息。 5、规范用药:遵医嘱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等控制药物,而非仅依赖急救药物。 6、自我管理:学习使用峰流速仪监测肺功能,记录发作规律,制定个性化应对方案。 病毒或细菌、真菌、支原体等感染是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呼吸道感染会引发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使哮喘患者更容易出现喘息、咳嗽等症状。感染还会削弱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气道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较低,更容易因感染而诱发哮喘。同时,反复呼吸道感染甚至可能增加患者未来发展为哮喘的风险。因此,对于已确诊哮喘或存在过敏体质者、免疫力低下人群,一定要做好日常呼吸道感染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卓诚惠生呼吸道感染整体解决方案
哮喘是一场与慢性炎症的持久战,需患者、家属与医生协同应对。通过科学认知与规范管理,绝大多数患者可维持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