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落地!《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路径专家共识》解读巡讲(上海站)顺利召开

发表时间:2025-07-29来源:北京卓诚惠生浏览次数:141 分享: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image.png

会议纪要


侵袭性肺真菌病(IPFD)发病率高,诊断及治疗困难,可危及生命。IPFD的早期诊断对及时抗真菌治疗及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由世界华人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联合感染、呼吸、皮肤、血液、重症、检验及卫生经济学等领域专家撰写的《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路径专家共识》于2025年4月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见刊发表。


为进一步解读与推广专家共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中华医学实验室诊断能力提升项目——《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路径专家共识》解读巡讲会(上海站)于2025年7月17日在上海顺利召开。本场巡讲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地区的感染、皮肤、检验、呼吸领域的30余名专家学者,针对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路径、检验技术进展、临床诊疗策略、经典病例做了详细的解读和讨论。

图片


致辞环节


image.png


会议伊始,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大会主席干岭主任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开场致辞,干主任表示:真菌共识从2023年启动到2025年4月发表,经过临床和检验科等各领域的专家2年的不断打磨和完善才得以成功刊出,相信该共识一定会为检验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等相关领域医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各位现场专家之间的经验交流,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推动侵袭性肺真菌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image.p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大会主席胡必杰教授为大会进行精彩致辞,胡教授提到:真菌培养往往需要3-5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曲霉感染有影像学指征,没有病原学的证据,不能轻易使用抗真菌治疗,耽误患者救治;分子诊断技术快速精准、价格适宜,为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image.png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皮肤科主任、大会主席潘炜华教授对真菌共识的制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潘教授表示,侵袭性肺真菌病(IPFD)在侵袭性真菌病中占比最高,易漏诊和误诊,救治难度大。因此,对侵袭性肺真菌病高发病原体进行早期检测与精准诊断尤为重要。希望通过这次解读会,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对侵袭性肺真菌病精准诊断的认识。


会议报告环节


image.png



第一个报告由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吴文娟教授作为主持,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方文捷教授做《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路径专家共识》解读。


image.png


方教授从共识制定背景、总体思路、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路径等多方面进行分享,并结合共识内容对拟诊侵袭性肺曲霉病/肺孢子病肺炎/肺隐球菌病/肺毛霉病等患者的路径和说明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为后续拟诊相应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精准检测提供了有力证据。


第二个报告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卢仁泉教授主持,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朱召芹教授分享《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image.png


朱教授对真菌血清学检测技术、培养及药敏检测、形态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指出荧光PCR方法可快速、准确检测真菌病原体、可区分菌种,能及时帮助临床和检验科医生进行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image.png


第三个报告由上海市东方医院郭忠良教授主持,上海市肺科医院吴小翠主任对《侵袭性真菌病的分子诊断》进行分享。


image.png


吴主任细致的阐述了目前检验科常用的5种真菌分子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侵袭性真菌的分子诊断正成为一种重要且越来越普遍的诊断实践,它与培养结合可作为临床实验室的主要诊断策略;对于后续新的诊断方法,她强调不仅要考虑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更要考虑成本及TAT时间。


第四个报告由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苏欣教授讲解《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PCR检测结果指导下的临床诊疗策略与典型病例分享》


image.png


苏欣教授分享了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肺部真菌感染的诊疗策略,并结合3个典型案例展现了真菌三联PCR检测在侵袭性真菌肺部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助力临床及时准确用药。


image.png


第五个报告环节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宋小莲教授主持,上海市肺科医院高荣樑老师分享了一例《隐球菌病例报告


image.png


高老师指出重症感染患者应强调微生物送检及医检沟通重要性,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多重PCR均可缩短隐球菌病的诊断时间。


话题讨论环节


image.png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贾音教授主持第一个讨论环节,由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赵云峰教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马硝惟教授就“PCR检测结果如何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展开讨论,以上三位老师认为《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路径专家共识》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对于临床和检验科实用性很强,其中提到的PCR检测手段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便捷,是传统培养、G/GM试验很好的补充,也提倡共识进行基层宣贯,指导更多一线工作者对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及时准确合理用药。


image.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彭奕冰教授主持第二个讨论环节,由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潘家华教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肖林林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慎慧教授就“PCR检测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防治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以上三位老师提到PCR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在未来5-10年还是肺部真菌感染检测非常重要的手段;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要着眼于如何提高真菌核酸的提取效率、收费平衡、耐药基因的检测等方面。


image.png


会议最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潘炜华教授做会议总结发言。潘教授表示,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检测及治疗上,仍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聚焦常见高发、高重症的真菌核酸检测有望成为疑似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早期诊断的重要检测方式;本次巡讲为检验及临床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探讨的平台,各位同道深度解读专家共识,积极交流诊疗经验,不仅开拓了与会专家的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的思路,也将为推动侵袭性肺真菌病早期精准诊断奠定坚实的基础。